•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 新闻动态

公示公告

首页 > 公示公告 > 正文

2023级民族武术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作者:      点击:     时间:2024-5-7 11:29:00


 

民族武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年制)

 

 

 

专业代码:770325W

计划版本:2023

编制单位: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人:张静

人:段勇

人:齐志义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20233

 

民族武术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年制)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民族武术

专业代码:770325W

二、入学要求

初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者。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3年。

四、职业面向

专业大类

(代码)

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教育与体育大类(77)

体育类(7703)

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业

就业:体育竞赛组织、表演服务、武术教学、健身等。

升学:高职专科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方向)

1.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2.获得散打段位技能鉴定等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套路、散打杂技、魔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表演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突出杂技文化特色,面向杂技、体育行业及大型武术馆校、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健身机构、影视圈等领域,能够从事武术教练、演员、健身指导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杂技武术文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具有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其他职业素养要求。

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知识

1)掌握武术杂技节目、魔术节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舞龙舞狮、杂技节目、魔术节目、武术表演、运动训练、武术套路、散打竞赛规格和裁判法等技能和知识。

3)了解演艺武术杂技的方式、方法、场地、器材等,具备收集、整理、总结、归纳、创编的能力。

4)熟悉国家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能力

1)掌握武术杂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杂技武术复合表演的初步能力及编创技能。

3)了解杂技、武术理论前沿、应用前沿和一般技术。

4)掌握武术实战技巧及分析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

六、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8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9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0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1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专业课程

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类别

分类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

1

基本功

掌握武术基本功法等,可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提升素质能力。

2

武术套路

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掌握武术基本套路。

3

武术器械

掌握武术长、短器械的动作基本组成和攻防运动规律。

4

舞龙舞狮

掌握杂技舞龙舞狮基本知识和技能。

5

杂技与魔术技能训练与表演概论

通过杂技、魔术节目的练习,提高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力,感受杂技艺术之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专业核心课

6

武术搏击与散打

掌握和运用武术搏击、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

7

运动训练学

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8

武术与杂技表演与创编

掌握武术、杂技技术结合音乐、队形变化、项目变化进行舞台表演展示。并通过学习武术套路和杂技技能整合掌握杂技、武术复合创编能力。

9

武术套路、散打竞赛规格和裁判法

学习武术套路、散打竞赛规格和裁判的相关知识

10

校内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经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课程。

(三)选修课程

类别

选修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备注

选修课程

限定选修

1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

学先进赶先进,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学生引导学生把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人生目标,民族复兴为己任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2

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作为一门基础技能课程,应用写作是其他课程的基础课,是连接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纽带,是沟通社会各行各业的桥梁。其任务是通过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讲授与练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写作能力,以适应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3

微写作

是微型写作或微小的写作,要求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微写作的特点是贴近现实、短小精悍、操作简单、自由多样,强调学以致用、解决身边问题。

3、4两门选一门

4

科普作品选读

主旨在于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使青少年朋友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5

太极剑

太极剑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一方面它要像太极拳一样,表现出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同时还要表现出优美潇洒,剑法清楚,形神兼备的剑术演练风格。学生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一方面也可以体悟中华文化之美。


6

杂技素质运动

通过杂技与运动的结合,在柔韧性、力度、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任意

选修

7

演讲与口才

学习演讲技巧与口才训练方法,还包括辩论技巧、练声技巧、谈判技巧、交际礼仪等各种演讲与口才相关知识。

任选三门

8

书法

掌握中国书法基本笔墨功力,了解书法作品的特点,能对艺术作品做出初步评价。

9

绘画

通过线描造型、色彩搭配、手工制作等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10

多媒体技术应用

学习多媒体制作的全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如音频制作工具Cool Edit Pro、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工具Flash MX、视频制作软件Premiere相关知识。

11

中西音乐鉴赏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

12

化妆造型

学习运用艺术表现的手法,营造出不同风格、不同创意的整体舞台艺术形象知识。

13

物理、化学(魔术应用)

教授魔术节目相关的光、声、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引导学生用奇特的艺术构思,开展离奇巧妙的表演活动。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民族武术(三年制)教学进程表(三年制)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考查

公共基础课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

2

36

2






1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必修

2

36


2





2


3

哲学与人生

必修

2

36



2




3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必修

2

36




2



4


5

语文

必修

8

144

4

4





1-2


6

数学

必修

8

144

4

4





1-2


7

英语

必修

8

144

4

4





1-2


8

信息技术

必修

6

108

3

3





1-2


9

体育与健康

必修

3

54

3






1


10

艺术

必修

4

72



4




3


11

历史

必修

4

72



4




3


小计

49

882

20

17

10

2

0

0



 

 

 

 

专业课程

 

 

 

 

 

1

基本功

必修

18

324

4

12





1-2


2

初级武术套路

必修

4

72



4




3


3

规定武术套路

必修

6

108



3

3



3-4


4

地域武术套路

必修

6

108




6



4


5

武术器械

必修

6

108



3

3



3-4


6

舞龙舞狮

必修

4

72



4





3

7

杂技与魔术技能训练与表演概论

必修

8

144

8






1


8

武术搏击与散打

必修

10

180



5

5




3-4

9

运动训练学

必修

2

36




2



4


10

武术与杂技表演与创编

必修

8

144



3

5




3-4

11

武术套路、散打竞赛规格和裁判法

必修

2

36




2



4


12

校内综合实践课程

必修

30

540





30



5

小计

104

1872

12

12

22

26

30

0



 

选修课程

1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

限定选修

1.5

27


1.5





2


2

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限定选修

1

18


1





2


3

微写作

限定选修

0.5

9


0.5





2


4

科普作品选读

限定选修

0.5

9


0.5





2


5

太极剑

限定选修

2.5

45


2.5






2

6

杂技素质运动

限定选修

2.5

45



2.5





3

小计

(备注:3、4两门选一门,限定选修课为公共基础课职业模块课程计入公共基础课总学时)

8

144

0

5.5

2.5

0

0

0



7

演讲与口才

任意选修

2

36




2




4

8

书法

任意选修

2

36




2




4

9

绘画

任意选修

2

36




2




4

10

多媒体技术应用

任意选修

2

36




2




4

11

中西音乐鉴赏

任意选修

2

36




2




4

12

化妆造型

任意选修

2

36




2




4

13

物理、化学(魔术应用)

任意选修

2

36




2




4

小计

(备注:7-13七门任选三门,任意选修课为公共基础课拓展模块课程计入公共基础课总学时)

6

108




6





小计

14

252

0

5.5

2.5

6

0

0



综合

实训

实习

 

1

基本功

必修



学时学分包含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2

初级武术套路

必修





3

规定武术套路

必修





4

地域武术套路

必修





5

武术器械

必修





6

舞龙舞狮

必修





7

杂技与魔术技能训练与表演概论

必修





8

武术搏击与散打

必修





9

运动训练学

必修





10

武术与杂技表演与创编

必修





11

武术套路、散打竞赛规格和裁判法

必修





12

校内综合实践课程

必修

30

540





30



5

13

岗位实习

必修

30

540






30


6

小计

60

1080





30

30



毕业考核

技能展示

学时学分包含在岗位实习中,结合岗位实习设计杂技武术复合动作一套,结合实习表现(考核),评定岗位实习成绩,达到合格以上。







总计

197

3546





30

30



民族武术年制)教学活动安排(年制)

学年

学期

学期总数

教学周数

考试周

实践活动周数

假期周数

军训

整周实训(校内)

专业实习(校外)

课程设计

岗位实习

社会实践

公益劳动

毕业教育

1

1

20

16

1

2

1








2

20

18

1


1








2

3

20

18

1


1








4

20

18

1


1








3

5

20


1


19








6

20


1





17



2


合计(周次计数)

70

6

2

23



17



2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12人;副教授4人,中级职称4人。他们多数毕业于相关专业,较为年轻,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可以较好的利用现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新专业服务。我欲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和本校教师一起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专业的开发、建设以及学生的就业、岗位实习等工作。

师资条件配置表

课程名称

专任教师配置要求

兼职教师配置要求

数量

基本要求

数量

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哲学与人生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职业道德与法治



语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限定选修)、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限定选修)、微写作(限定选修)、科普作品选读(限定选修)

2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历史



数学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英语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信息技术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体育与健康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艺术、绘画(任意选修)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专业课(武术方向)、太极剑(限定选修)

2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

2

获得国内外相关项目奖项

专业课(表演),杂技素质运动(限定选修),物理、化学(魔术应用)(任意选修)

2

舞蹈、杂技类、魔术类专业中专及以上

3

获得国内外相关项目奖项

演讲与口才(任意选修)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或具有此项特长的教师任教



书法(任意选修)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或具有此项特长的教师任教



多媒体技术应用(任意选修)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或具有此项特长的教师任教



中西音乐鉴赏(任意选修)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或具有此项特长的教师任教



化妆造型(任意选修)

1

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或具有此项特长的教师任教



)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配置

学校5500平方米教研楼、15000平方米排练厅、2210平方米文化教学楼、4900平方米图书馆、5600平方米学生公寓及餐厅二期扩建项目已经启动,扩建完成后学校总面积将达到106亩,总建筑面积34053.5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2095.95平方米。面积450平米排练厅1个高度15米;面积700平米排练厅4个高度9米;面积400平米排练厅1个高度10米。其他设备有电脑、投影仪、摄像机、复印机等实训设备,提高学生对传统武术套路、武术搏击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等基本功能。

2.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与吴桥江湖剧场沧州杂技团河北省歌舞剧院沈阳杂技团银川杂技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实训协议,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选派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训为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提供了保障。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学校目前共有图书7万册。根据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使用的通知》以及相关规定,公共基础课选用教材:《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新课标)》(北京出版社 余春林、李红梅  978-7-200-16047-5)、《哲学与人生》(北京出版社 吴向东 978-7-200-08133-6)、《语文(基础模块)学生用书 第1册》(北京出版社 陈金978-7-200-11370-9)、《语文(基础模块)学生用书 第2册》(北京出版社 陈金海 978-7-200-11371-6)、《语文(基础模块)学习能力训练册第1册(修订)》(北京出版社 陈金海 978-7-200-07767-4)、《语文(基础模块)学习能力训练册第2册(修订)》(北京出版社 陈金海 978-7-200-08136-7)、《语文(拓展模块)学生用书》(北京出版社 顾德希 978-7-200-08788-8)、《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静)、《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雯)、《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维祥)、《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媛媛、刘礼宾)、《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金梅)。

专业教材选用武术方向以及相关方面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类:《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3)》(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武术协会审定)、《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田麦久)、《中国短兵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 马廉祯)。

选修课教材:《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读本》(中国工人出版社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组织编写)、《应用文写作(中等职业教育精品系列教材)》(立信会计出版社 周志礼 9787542920720)、《演讲与口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李美英 9787509552414)、《书法教程(第2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屈洪灿、曹东田 978-7-115-30852-8)、《音乐欣赏(第3版)》(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系列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铁   9787040536164)、《素描基础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恒国 9787122081872)、《色彩基础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肖丰、苏和、吴海广 9787562247210)、《平面构成设计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姜巧玲、李平 9787115499509)、《多媒体技术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聂广林吕如川邱绍峰 9787562472490)、《化妆造型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 徐子涵 9787506462983)、《50个一学就会的化学小魔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代广 9787122117496。图书、文献配备满足学生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在网上选取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案例库、数字教材等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教学资源等,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

(五)教学评价、考核

考核内容多样化,含理论、单项技能训练、单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校外实训、专业技能比赛;考核形式多元化,包括闭卷、现场考核、作品展示等。

(六)教学管理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九、毕业要求

(一)评价机制

建立民族武术专业毕业评价机制学校成立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组,组长为主管教学副校长,成员包括:教务处主任、学生处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学生处副主任、专业教师、文化教师等。

按照每3学年评价1次的评价周期,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选择从如下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方法。

1.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通过计算毕业要求评价指标点在不同课程中相应试题的平均得分比例,赋予本门课程贡献度权重,计算得出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按照毕业要求的性质不同,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表演、设计、实践、技能、技巧等技术性指标适宜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进行评价。

2.评分表分析法:教师依据评分表,根据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学生在某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表现,并通过满意程度给出量化分数,计算出该项毕业要求在该门课程中的达成度评价值,然后综合该项毕业要求在不同课程中的达成度评价值和相应课程的支撑权重,计算得出评价结果。按照毕业要求的性质不同,针对团队、沟通、职业道德等非技术性指标适宜采用评分表分析法进行评价。

3.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是受访者对毕业要求各项能力重要性的认可度,二是毕业生在这些能力上表现和达成情况。种类包括: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调查、应届毕业生调查等。问卷调查应尽可能保证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应注意问卷内容的设计与发放对象的覆盖面。

4.毕业要求达成标准确定方法: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并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在没有重大违纪情况的前提下,取得参加毕业技能展示的资格。毕业设计环节主要采用武术杂技复合技能展示形式,通过武术杂技技能动作的完成度艺术表现方面,按照民族武术专业毕业设计标准对学生年的学习进行考核。如果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值大于等于该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即为达成,否则为没有达成。合格标准拟定2-4年调整一次。

毕业生应达成毕业设定的评价标准,并形成评价结果《民族武术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

(二)评价程序

1.确定用于评价的教学环节及其支撑权重

由学校教学组和专业、文化全体教师讨论确定用于评价的教学环节及对应的课程目标,并对各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的支撑权重赋值。

2.评价依据

针对不同的评价方法,收集不同时期的评价数据作为评价依据。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评价方法有不合理之处,及时调整,或补充采用其他的评价方法收集数据。要求教师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及时跟进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使用的评价数据为与专业直接相关的技术性指标达成情况数据。依据各门课程的考核材料,根据课程考核方式的不同,包括试卷、作业、小论文、实习报告、表演、设计及创新性等进行课程达成情况评价数据,数据要明确指出对课程支撑观测点的对应评分标准。

评分表分析法中的评价依据是团队合作、沟通、职业道德等非技术性指标达成情况评价数据,主要包括实习报告、作业、课堂表现等。

问卷调查法中的评价依据主要包括应(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结果。

3.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

由学校指定专人对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各门课程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各门课程的试卷、作业、报告、设计等)合理性进行确认,确保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支撑毕业要求,合理性确认内容有:一是课程考核内容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试题难度、分值分布、覆盖面等);二是考核形式是否合理(除了期末考试外,是否采用大设计或大作业的形式考核学生是否获取该指标点所列能力);三是结果判断是否严格。确认结果应明确说明“合理”或“不合理”若确认结果为不合理,则不应采用上述试卷或报告作为达成度评价依据。

4.审查课程评估结果

审查课程评估过程、文档记录及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确定课程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及课程教学改进方案。

5.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根据专业规定的《毕业要求标准》,当支撑某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所有课程的课程达成值评价结束后,计算所有课程达成度评价值的总和,即为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实际达成值。

6.全面分析形成报告

基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和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法的评价结果,分别形成《基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统计表》和《基于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统计表》,并针对每一条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形成《民族武术专业***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与持续改进报告》。

7.评价结果确定与使用

学校负责确定毕业要求达成的最低合格标准,审核结果记录文档及报告,明确各项毕业要求是否达成。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组负责审核评价过程、将评估结果、改进意见和《民族武术专业***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及时反馈给各教学环节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并用于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