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办学理念
  • 学校荣誉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校园风采

学校简介

首页 > 学校简介 > 正文

学校简介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1988年为沧州地区吴桥杂技职业中等艺术学校;1992年改建为河北省艺术学校吴桥杂技分校;1998年划转沧州市人民政府;1999年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校是文化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培训中心”,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命名的”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院校”,中国杂技家协会“全国杂技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世界马戏杂技学校联合会成员,教育部“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河北省中职教育“120工程”特色学校。

经过40年的办学探索与积淀,学校形成了“尚德精艺,创新超越”的校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全校形成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定共识,以“立足河北、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建一流名校;立德树人、技艺精湛、善思善行,出一流人才;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打造经典,创一流精品”做为办学目标,确立了“育人为本,传承技艺,特色立校,致真致美”的办学理念和“杂技艺术教育扩规提质、艺术高职教育开疆拓土、援外培训项目做优做强、艺术研学融合发展”的办学思路。

学校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桑园镇杂技大世界西侧,占地158亩,总建筑面积7.3万㎡,其中文化教学用房1万㎡,训练场馆总面积7928㎡,实训基地面积2.1万㎡,国际杂技培训中心面积4814㎡,图书馆4966㎡,学生宿舍总面积1.1万㎡,餐厅总面积3103㎡ 。各类学术资源丰富,馆藏纸质图书4.7万册,影音视频资料2万小时。

学校现有在校生近600人,生源范围涉及我国24个省市和地区,面向全国招生和分配,实行寄宿制管理设有杂技与魔术表演(杂技方向)、杂技与魔术表演(魔术方向)、民族武术、直播电商服务、影像与影视技术等多个专业,常年招收六年制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学生。学校以杂技、魔术核心特色专业为龙头,构筑中高职并轨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丰富教育生态的多样性,为后续构建多元化、高层次、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铺设坚实的基石。

学校现有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59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双师型教师15人,行业专家2人,国际级金牌教练10人,“燕赵秀林计划”河北省中青年文艺人才5人,中国杂技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杂技家协会理事各1人,聘请孙力力、高卫星等6名专家为客座教授。

学校编写的杂技系列教材《艺苑荟萃-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精品节目教程》,为我国首本详尽记录高精尖技巧教学方法和流程的杂技节目教程,该书体系规整、表述精准、图文并茂、易于传播推广,创造性填补我国杂技职业教材编撰空白,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杂技精品节目作,参加中外杂技大赛30余次,获金银铜奖30多项。2006年《窗花—女子柔术》荣获“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金奖;2008年《追梦—蹬人空竹》和《根—倒立技巧》在文华奖第七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2009年《草帽》荣获得第12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银奖;2010年《蹬人空竹》荣获第31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比赛金奖,《转毯》荣获第八届文华奖全国杂技比赛金奖;2011年《软钢丝》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铜狮奖;2013年2014年《童梦—独轮车技》荣获第九届文华奖全国杂技比赛银奖第十一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芳草杯金奖;2015年《秦俑魂—独轮车技》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2017年《中国功夫·蹬人流星秀》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2019年《凌云狮秀—流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2021年《兰陵战歌—中幡》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银狮奖;2022年2023年《龙跃神州--中幡》荣获第十一届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金奖,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荣誉奖,并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2024年《龙跃神州—中幡》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偶像-2024”俄罗斯国际马戏节专业评委会铜偶像奖。

学校199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培训中心”以来,开始承办对外杂技培训任务,到目前已达到20届,为欧、亚、美、大洋洲及非洲的30多个国家培养杂技留学生700余,为承载“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我校外籍学员先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欢迎会首届“中非青年联欢节”在京非洲各国驻华使节专场汇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艺晚会“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非洲之夜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等大型演出,受到商务部、文化部的表彰和驻华使馆的一致好评。

学校在合作招生、合作办学、就业分配等方面与国内外团体、院校深入拓展合作渠道与模式丰富、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现学校已与沈阳杂技团、新疆建设兵团杂技团、大连杂技团等国内12家团体签订校团合作联合培养协议,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学生职业生涯顺利启航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领导班子将继续带领全校师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管理逐渐规范、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初步构建起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目前,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各项改革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校师生正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热情,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杂技艺术教育为主体,高水平、小而精、专而优、服务型,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中等职业艺术学校。